2020-12-07 13:13:10 大學生村官 http://www.huatu.com/ 文章來源:華圖教育
【導讀】華圖大學生村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1大學生村官考試每日一練(12月7日) 更多資訊請關注華圖微信公眾號。
【題型】單選題
【試題ID】40052358
101、如今,基于互聯網的新型科普方式層出不窮。淺閱讀、視頻直播以及游戲互動等方式,使得如今獲取科學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門檻也越來越低。研究者認為,盡管“互聯網+科普”令科學知識的獲取和傳播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這不是對科普傳播的一種顛覆,而是顯示了公民科學素養的提升。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研究者的觀點?
A.新聞應用、微博等資訊類媒體是用戶了解科學熱點事件的最主要渠道
B.在許多科學熱點事件的傳播過程中,公眾很難見到權威科學家的身影
C.數據表明,用戶普遍樂于通過圖文資訊這樣輕松愉悅的形式獲取知識
D.比起明星八卦,在社交媒體轉發科普內容更能為轉發者本人形象加分
【答案】D
【正確率】22%
【答題次數】4556次
【三級知識點】判斷推理-邏輯判斷-削弱論證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提問方式中的“質疑”,確定為削弱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
論點:盡管“互聯網+科普”令科學知識的獲取和傳播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但這不是對科普傳播的一種顛覆,而是顯示了公民科學素養的提升。
論據:淺閱讀、視頻直播以及游戲互動等方式,使得如今獲取科學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門檻也越來越低。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無關選項。該項說明的是“用戶了解科學熱點事件主要渠道有哪些”,論點論述的是獲取和傳播知識的方式顯示了公民素養的提升,論題不一致,排除。
B項:不明確項。該項“在許多熱點事件的傳播過程中,公眾很難見到權威科學家的身影”,說明公民所獲得的知識很多時候可能不是權威的,但不代表公民科學素養就沒有提升,不具有削弱作用。
C項:無關選項。該項中“用戶普遍樂于通過圖文資訊這樣輕松愉悅的形式獲取知識”強調的是用戶喜歡獲取知識的方式的問題,論題不一致,排除。
D項:增加反向論據。該項中強調的是轉發者轉發科普內容是為本人形象加分,而非是為了提高科學素養,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選擇D選項。
【來源】2019春季聯考-判斷推理大題庫第140題、2019年0420山西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5題、2019年0420安徽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87題、2019年0420天津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97題、2019年0420重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96題、2019年0420新疆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88題、2019年0420湖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81題、2019年0420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2題、2019年0420江西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鄉鎮)(網友回憶版)第104題、2019年0420湖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1題
【題型】單選題
【試題ID】40052350
102、在抗生素大規模醫用之前,耐藥效果對細菌幾乎沒有意義,突變自身的有害效果更加重要。正常使用抗生素能殺死幾乎所有的目標細菌,個別漏網之魚通常也會被人體免疫系統消滅殆盡。其中一些細菌個體雖然已經帶有耐藥性的萌芽,但這些萌芽不足以抵御正常劑量抗生素,也會隨著個體死去而消失。
由此可以推出:
A.基因突變是耐藥細菌泛濫成災的根本原因
B.細菌通過基因突變,來削弱抗生素的作用效果
C.致病菌產生耐藥性之后,抗生素將無法攻擊病菌
D.如果沒有抗生素濫用,耐藥性不會快速蔓延開來
【答案】D
【正確率】47%
【答題次數】4067次
【三級知識點】判斷推理-邏輯判斷-歸納推理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依據題干特征和提問方式,確定為歸納推理。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題干只提及抗生素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并未提及基因突變是耐藥性泛濫成災的根本原因,排除;
B項:題干只是提及“突變自身的有害效果更加重要”,并不等于是“通過”基因突變的方式來削弱抗生素,排除;
C項:細菌產生耐藥性的萌芽,但這些萌芽不足以抵御正常劑量抗生素,不代表細菌產生耐藥性后,抗生素無法攻擊病菌,排除;
D項:抗生素在大規模醫用之前,等于“如果沒有抗生素濫用”的情況,耐藥效果對細菌幾乎沒有意義,說明“耐藥性不會快速蔓延開來”,可以推出。
因此,選擇D選項。
【來源】2019春季聯考-判斷推理大題庫第136題、2019年0420山西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1題、2019年0420安徽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92題、2019年0420天津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98題、2019年0420重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97題、2019年0420湖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79題、2019年0420黑龍江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96題、2019年0420江西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鄉鎮)(網友回憶版)第100題、2019年0420湖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2題
【題型】單選題
【試題ID】40052352
103、某國際古生物學研究團隊最新報告稱,在2.8億年前生活在南非的正南龜是現代烏龜的祖先,它們是在二疊紀至三疊紀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中幸存下來的。當時,為了躲避嚴酷的自然環境,它們努力地向下挖洞,同時為保證前肢的挖掘動作足夠有力,身體需要一個穩定的支撐,從而導致了肋骨不斷加寬。由此可知,烏龜有殼是適應環境的表現,只不過不是為了保護,而是為了向地下挖洞。
上述結論的成立需要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
A.現代烏龜繼承了正南龜善于挖洞的某些習性
B.只有挖洞才能從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中幸存
C.龜殼是由烏龜的肋骨逐漸加寬后進化而來的
D.正南龜前肢足夠有力因而并不需要龜殼保護
【答案】C
【正確率】51%
【答題次數】2263次
【三級知識點】判斷推理-邏輯判斷-加強論證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提問方式中的“前提”,確定為加強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
論點:烏龜有殼是適應環境的表現,只不過不是為了保護,而是為了向地下挖洞。
論據:①某國際古生物學研究團隊最新報告稱,在2.8億年前生活在南非的正南龜是現代烏龜的祖先,它們是在二疊紀至三疊紀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中幸存下來的。②當時,為了躲避嚴酷的自然環境,它們努力向地下挖洞,同時為保證前肢的挖掘動作足夠有力,身體需要一個穩定的支撐,從而導致了肋骨不斷加寬。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無關選項。“現代烏龜繼承了正南龜善于挖洞的某些習性”,強調烏龜挖洞的習性,不能推出烏龜殼的來源,烏龜殼的作用。故與論點論題不一致,排除。
B項:無關選項。“只有挖洞才能從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中幸存”,強調挖洞可以從大規模滅絕事件中幸存,但是與烏龜殼是如何進化來的,以及烏龜殼的作用無關。故與論點論題不一致,排除。
C項:建立聯系。“龜殼是由烏龜的肋骨逐漸加寬后進化而來的”,題干中論據部分提到正南龜為了挖洞導致了肋骨不斷加寬,論點提到“烏龜有殼是適應環境的表現,只不過不是為了保護,而是為了向地下挖洞”。在肋骨加寬與烏龜有殼之間建立了聯系,具有加強作用,當選。
D項:增加論據。“正南龜前肢足夠有力因而并不需要龜殼保護”,增加了一個新論據,肯定了論點“烏龜有殼不是為了保護”,具有加強作用,但增加論據不是前提,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
【來源】2019春季聯考-判斷推理大題庫第137題、2019年0420山西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2題、2019年0420天津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0題、2019年0420江西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縣級以上)(網友回憶版)第114題、2019年0420重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0題、2019年0420湖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83題、2019年0420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5題、2019年0420江西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鄉鎮)(網友回憶版)第99題、2019年0420湖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3題
【題型】單選題
【試題ID】40052357
104、自制力不僅關乎自我控制,還包括排除不相關刺激的干擾和堅持完成相關任務(即使是自己不喜歡的任務)的能力。自制力是穩定不變的,還是會被消耗的,學界各派的看法不一。心理學家把實驗對象分為兩組,讓他們同場解決難題。一組解題時只能吃蘿卜,另一組還可以吃餅干。結果只吃蘿卜的這組堅持時間更短,因為他們在抵制餅干的誘惑的同時,消耗了自制力。他們由此得出結論:人們的自制力是有限的,過度使用會導致自制力下降。
上述結論的成立需要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
A.實驗對象對解決難題的興趣不完全相同
B.餅干和蘿卜對實驗對象的誘惑力不相同
C.餅干和蘿卜補充人體能量的效果不相同
D.兩組實驗對象抗干擾的能力不完全相同
【答案】B
【正確率】72%
【答題次數】2527次
【三級知識點】判斷推理-邏輯判斷-加強論證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提問方式中的“前提”,確定為加強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
論點:人們的自制力是有限的,過度使用會導致自制力下降。
論據:心理學家把實驗對象分為兩組,讓他們同場解決難題。一組解題時只能吃蘿卜,另一組還可以吃餅干。結果只吃蘿卜的這組堅持時間更短,因為他們在抵制餅干的誘惑的同時,消耗了自制力。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否定論據。實驗對象對解決難題的興趣不完全相同,說明實驗對象有差異,具有削弱作用。
B項:補充前提?捎“否定代入法”,如果餅干和蘿卜對實驗對象的誘惑力相同,就不需要抵制餅干誘惑,題干結論也就無法得出來,是題干結論成立的前提。
C項:無關選項。餅干和蘿卜補充人體能量的效果不相同,與自制力若過度使用,會導致自制力下降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D項:否定論據。兩組實驗對象抗干擾的能力不完全相同,說明實驗對象有差異,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選擇B選項。
【來源】2019春季聯考-判斷推理大題庫第139題、2019年0420山西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4題、2019年0420安徽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89題、2019年0420江西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縣級以上)(網友回憶版)第115題、2019年0420重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98題、2019年0420新疆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95題、2019年0420黑龍江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98題、2019年0420湖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84題、2019年0420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3題、2019年0420湖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4題
【題型】單選題
【試題ID】40052512
105、有研究聲稱:癌細胞怕熱,高體溫可以抗癌。人體最容易罹癌的器官包括肺、胃、大腸、乳腺等都是體溫較低的部位,心臟之類的“高溫器官”不容易得癌癥。因此,可以用運動、喝熱水、泡澡等方法提高體溫來抗癌。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反駁上述論斷?
A.受呼吸、飲食等影響,人的口腔溫度一般比直腸溫度低,而世界范圍內直腸癌的發生率要高于口腔癌
B.人的體溫存在精準的調控機制,基本保持平穩狀態,體內各個臟器之間并沒有什么明顯的溫度差異
C.熱療或許可以幫助放療或一些化療發揮更好的作用,但證明其可靠性的研究數據依然不足
D.心臟很少發生惡性腫瘤,是因為這里的心肌細胞不再進行分裂增殖,而與溫度高低無關
【答案】B
【正確率】43%
【答題次數】3116次
【三級知識點】判斷推理-邏輯判斷-削弱論證
【解析】
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提問方式中的“反駁”,確定為削弱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
論點:可以用運動、喝熱水、泡澡等方式提高體溫來抗癌。
論據:人體最容易罹患癌的器官包括肺、胃、大腸、乳腺等都是體溫較低的部位,心臟之類的“高溫器官”不容易得癌癥。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增加反向論據。該項以口腔和直腸為例來反駁題干論點,具有削弱作用。
B項:否定論點。該項提到“人的體溫存在精準的調控機制”,說明很難通過外在因素調整體溫,同時“臟器之間沒有明顯的溫度差異”,說明不同臟器之間罹癌率不同不是因為體溫不同的原因,具有削弱作用。
C項:不明確項。該項提到可靠性數據不足,但不能必然否定高溫抗癌的說法,不具有削弱作用,排除。
D項:削弱論據。該項提到心臟很少發生惡性腫瘤不是因為高溫而是因為細胞不再分裂增殖,具有削弱作用。
第四步,強弱比較。
A項是以口腔、直腸作為反例來削弱論點,D項是否定了論據的成立,而B項是直接否定了論點,削弱力度最強。
因此,選擇B選項。
【來源】2019春季聯考-判斷推理大題庫第150題、2019年0420安徽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95題、2019年0420新疆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86題、2019年0420江西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縣級以上)(網友回憶版)第113題、2019年0420湖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5題、2019年0420重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99題、2019年0420天津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99題、2019年0420湖南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76題、2019年0420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網友回憶版)第104題
(編輯:renzhisheng)貼心微信客服
貼心微博客服
下一篇:沒有了